相信去過日本的大家一定在街道巷弄中看到慵懶曬太陽的貓,或許也去過貓島、貓咪咖啡廳
今天想介紹日本的貓文化,一探日本人為何這麼愛貓!
貓的傳入
相傳貓咪是在中國唐朝時,由日本的遣唐使帶回,理由是為了保護宮廷內經書不被老鼠啃咬。最初因數量珍稀,只有皇宮貴族才能飼養,加上保護經書的關係,使得貓帶有「貴族」的氣息。
貓奴天皇
宇多天皇
宇多天皇(うだてんのう)是歷史上著名的貓奴之一,他飼養的黑貓得自其父親-光孝天皇(こうこうてんの),喜愛寫日記的宇多天皇,在其日記《宇多天皇御記》裡有多篇描述愛貓的日記:
「うちの猫は類まれな毛色。よその猫はみんな浅黒い色なのに、うちの猫は墨のような漆黒の毛色で美しい。まるで韓盧のようだ」
(愛其毛色之不類。餘猫猫皆淺黑色也。此獨深黑如墨。爲其形容惡似韓盧)
「伏せているときは足もしっぽも見えず、まるで黒い宝玉のようだ。歩くときはひっそりとして音もたてず、雲の上の黒龍のようだ」
(其伏臥時。團圓不見足尾。宛如堀中之玄璧。其行步時。寂寞不聞音聲。恰如雲上黑龍)
宇多天皇自其父光孝天皇贈予黑貓以來,五年的時間每天早上都會餵牠用牛乳熬煮類似奶酪的食物。在當時的時代,牛奶是很珍貴的食材,由此可見宇多天皇對黑貓的溺愛。而宇多天皇好像也有發現自己愛貓成癡的形象,在其日記中解釋:「我會如此疼愛這隻貓,不是因為他有什麼過人之處,而是因為這隻貓是先皇的賜予的。」
一条天皇
平安時代還有一位貓奴天皇-一条天皇(いちじょうてんのう)。相傳一条天皇在其愛貓產子時舉行產養儀式及盛大的派對,甚至將貓封為「命婦」使其地位躍升至貴族,為的是讓貓可以進宮陪伴天皇。而為了使其愛貓無時無刻都有人照顧,還派了一位奶媽專門照護左右。
到了江戶時代,隨著皇宮貴族的放養,貓逐漸普及於民間百姓,據說當時的百姓家裡都有養貓。而隨著時間,貓也融入到了信仰、文學、語言中,像是大家都知道的「招財貓」就是關於信仰方面的經典。
招財貓的由來有很多種,其中較著名的是:
東京豪德寺說
源自彥根藩第二代藩主井伊直孝在打獵後路過豪德寺,遇到寺廟飼養的貓對他招手便走入寺內休息,剛好避開了雷雨。因此井伊直孝將這間寺廟作為井伊家的菩提寺,而這隻帶路貓也成為招來好運的貓了。
貓也被寫入許多著名文學中,從古代的《枕草子》、《源氏物語》等等,而貓文學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夏目漱石的《吾輩は猫である》(譯作:我是貓)這本著作,其內透過貓咪的視角以輕快、詼諧的角度看待及諷刺人類,在書中也能一睹貓咪的各種姿態。
生活層面,日本也有很多以貓為主題的咖啡廳-貓咪咖啡廳,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邊喝咖啡邊享受被貓咪圍繞的幸福。以觀光景點來說,日本有許多著名的「貓島」,像是宮城縣的田代島等等。
喜愛貓咪的學者們也成立了「貓之日制定委員會」,在西元1987年將2月22日定為「猫の日」。因為在日文2的發音「に」跟貓咪的叫聲「にゃん」很像。
日語中也有許多包含貓的諺語:
猫の手も借りたい 人手不足、忙得不可開交
猫可愛がり 溺愛
猫に小判 對牛彈琴
猫の目 變化無常